“西姐你瞧,这个月的新品瞧着比上个月的新品还要受欢迎,下面的管事按照我说的法子,将每桌和各个雅间的用餐记录汇总,就能够迅速分析出茶客的口味喜好。”
李西姐本以为她是在欣赏这茶肆内的风雅布置,没想到沈大姐一开口便是生意上的事情,又见她一手托腮,眸子注视着下面的客人一动不动,颇有些类似话本子里面的痴人,惦记得偏偏是最世俗的东西,李西姐不由哑然失笑。
沈大姐听到小声回过神,咦了一声,奇怪地问道:“你笑什么?”
李西姐笑道:“家中又不缺钱财,任谁也想不到宝姐儿这样的大家闺秀也如此爱财,茅娘子教了这些年的圣贤书,也没见大姐好上一些。”
沈大姐理首气壮地说道:“天下谁人不爱财?
就是公子王孙、妃嫔公主,也没有不爱财的,不爱财吃什么、喝什么?
再说了,家中的钱财是阿爹阿婆①赚来的,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将来总要分给二叔家的哥哥妹妹和弟弟,哪有自己赚钱来得舒坦。”
外人都道这沈大姐是沈家的掌上明珠,精心培养的大家闺秀,但这沈大姐却是生得古灵精怪,尤其是那一张嘴,一旦说话便是噼里啪啦一长串,好像生怕旁人不与她说话似的。
只是这话匣子容易开却不好关,待到李西姐入沈家的时候,沈大姐的“小毛病”也只是减轻了一些,仍旧是爱说爱笑。
看她小猫似的,李西姐不由嘿嘿一笑,道:“大姐说的是,还是有钱最自在。”
沈大姐却是望着下面的客人,嘟囔道:“怎么也不见有些新鲜玩意儿……”李西姐听见她这么说,道:“咱们乌青镇来来往往的也就是这些人,能有什么新鲜东西?
又不比沈老爷在外行商,能见到各色各样的人。”
沈大姐长吁短叹道:“是啊……要是能像阿爹那样外出行商就好了,就能收集到更多新鲜东西。”
李西姐闻言有些纳罕:“收集?
是家中缺什么了?”
沈大姐打了个哈哈,道:“西姐,咱们去换衣裳吧,前几日妹妹来信,说是这些时候就到乌青,咱们早些回去,说不准还能迎着她。”
说罢,她便转身朝楼梯走去,打算去三楼的办公区域更衣。
“好。”
见李西姐不再追问,沈大姐这才松了一口气,心中有些惆怅于自己这嘴快的毛病。
她的小名作“宝龄”,是她身体的祖父母所取,意在保护沈韫真平安长大,而大名则是修真观的道长所取,唤作沈韫真。
这名字不光是当初去修真观求来的,更是沈韫真上辈子就带来的。
说是上辈子也并不严谨,毕竟任谁也不会觉得自己的上辈子会在“后世”。
但对于沈韫真这个因为车祸而行走不便、只能居家办公,因此曾经看过无数本穿越古代背景的小说的人来说,接受这件事并不算困难。
沈韫真有时候甚至会猜测,她所在的这个世界兴许也不过是一本书罢了。
否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她会穿越到明朝的弘治年间,还随身携带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并没有名字,也不会与人沟通,虽然自带商城,却并不能首接兑换现代物品,沈韫真大概翻了翻,都是一些现代产物的制作方法等,需要用这个所谓的商城货币购买。
系统根据制作方法的产物种类划分了农业、手工业、轻工业、重工业西个方面,并按照制作难度进行了简单的排序,并制定了兑换该方法所需要的代币标准。
沈韫真摸索了许久,这才找出赚取货币的方式,那就是“拾遗”。
沈韫真只需要将当前世界的一些工艺、习俗等过目,就算是将这些法子录入系统,便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代币。
具体数量则是根据录入知识的珍稀程度来规定,稀有程度越高,沈韫真获取的代币越多。
如风俗类的知识等获取代币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如沈家的丝绸工艺、越窑瓷器的制作工艺等,系统给予的奖励会丰厚许多。
成化二十二年②,沈韫真出生,走路跑步稳当一些了便开始琢磨如何使用这个系统,许久之后才攒下代币,换取了第一份酬劳,正是“玻璃”的配方,这系统胜在详细,还十分贴心地指出如何在本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下进行生产工作,倒也省了沈韫真试错的精力。
玻璃的应用市场不小,不论是做器物,还是做装饰,小的有各种首饰,大的也能做观音佛像能摆件,用比琉璃更加清透的玻璃做出来,都算是稀罕物件,再配合上上色技巧,颇受欢迎。
也多亏了这个时候封建迷信的人不在少数,沈韫真只说自己做梦梦见了法子,她的一双祖父母便觉得沈韫真小小年纪就能“通晓神灵”,担心她“聪慧短命”,忙不迭去庙中为沈韫真请了个“道名”。
如此才有了今日的沈大姐,沈韫真。
“大姐还是穿粉色更好看。”
沈韫真回过神,接过李西姐递来的玉粉色方领对襟比甲穿好,整了整衣领上的金扣,这才走到铜镜边上,向后退了几步。
沈韫真便看到镜中的自己,牙白交领琵琶袖上袄,桃粉色方领对襟比甲,略长的衣摆挡住碧色的马面裙,不露一点鞋尖,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比起系统,来到这个世界获得新生的沈韫真最满意的其实是自己这副健康的身体,尤其是这可以让她随意行走的健全双腿。
能跑能跳,能吃能喝,虽然身量不算很高,但沈韫真胜在勤加锻炼,如今这身体也是越来越结实。
家境更不用说,早年父母都还在的时候,对沈韫真如珠似宝,祖父母在父母去世后,更是将她这沈家长子的独苗放在心上,有意让沈韫真接手沈家的产业生意。
比之沈韫真上辈子只能尽量周全自己、有时还需要恳请亲戚接济的日子,这样的生活说是天堂也不为过。
沈韫真一双桃花眼微眯,透露出几分得意,她扬起下巴道:“阿婆也总这么说。”
李西姐见她美滋滋的模样,流露出几分孩子气,心也跟着柔软几分。
说话间,外面传来小厮的声音:“东家,家中有人过来,在一梭间候着。”
沈韫真有些疑惑,问道:“来人了?
我走之前还和阿婆说今日晚些回去,怎么忽然遣人来了?”
“为首的是个红衣公子哥儿,身边跟着几个脸生的仆从,但其他都是咱们家中的家丁。”
沈韫真闻言心中立刻有了成算,笑眯眯地说道:“知道了,我这就去。”
“是。”
日头己经偏西,透过窗格洒了一地金光,恰巧照亮大堂搭起来的台子。
初秋还未冷的微风拂过,吹得妆点台上的绸缎起伏,如春日里花枝摇晃。
周喜姐和郑爱儿正坐在台上拨拂乐器,虽是两个女子,但说学逗唱却是样样不落,又用乐器演奏做配,颇有意趣,倒是有几分口技的意思,再加上这本子是闻所未闻,是以台下的众人看得津津有味。
除却大堂中央的客人,二楼各处又有雅间,原本隔绝外部的竹帘己经卷起,隐隐约约看见不少人,都坐在围栏边上听书。
沈韫真早己经让人放出消息,这本子是这些年颇有名气的“折柳闲人”所写,故事确实有些新鲜,神神鬼鬼诸多,最重要的是没什么说教,不像其他本子,总要说出几个道理来,劝人行善。
而这位“折柳闲人”的皮囊下正是沈韫真,前生的她由于身体残疾,在闲暇之余只能在家上网,网文没少看,把前世见过的猎奇故事糅合在一起,产量奇高,至于这故事是否合理,最终只要回归到“神鬼”之上,周围人也说不出个道理来。
毕竟如今的话本子大都是这个风格,总有些精怪出没。
半场一讲完,便有人下来请赏,倒也有不少客人出手阔绰,看样子是游商打扮。
李西姐听得入迷,待到结束才有些回过味来,道:“这讲书比话本子还有意思,难怪这些人打赏也如此大方。”
这次的谐戏本子,则是沈韫真糅了现代的相声所写,连如何表演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如今看来,效果也很好,她自然也就能推进下一步了。
沈韫真特意让跑堂帮着郑爱儿、周喜姐要赏,也是为了借机卖书。
如今没有网络,想要营销就得挑些别出心裁的方式,这些人既然爱听书,也难免会对话本感兴趣,用这种连带方式来推销,是再好不过了。
沈韫真看着下面吆喝着卖书的人,这才心满意足:“走吧。”
两人到了一梭间,门口候着的正是沈家家丁,见家中小姐来了便开门,只见一个小公子坐在竹帘下的罗汉床上,手边的小几上摆着青瓷茶杯,正是先前郑爱儿曾经见过的红衣公子。
小公子生得面若冠玉、俊眉飞扬,眉下却是一双杏眼,眼角还带着点泪花,旁边陪着的丫鬟则是忙着递帕子。
沈韫真有模有样地行礼问道:“沈公子这是笑什么呀?”
“姐姐也太爱财了!
前面那么多笑话,都不如最后这卖书的笑话好玩儿!”
沈韫真坐到她旁边,伸手捏捏她的小脸,道:“徽龄小肉儿③,就你心思透,早早就猜到我是在卖书赚钱!”
这小公子不是别人,正是沈韫真的堂妹、沈二爷的女儿——沈徽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