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离岛手记:时光褶皱里的生命诗学

罗罗 牛诡舍 2025-08-25 14:21:34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本文包含部分地震创伤描写,阅读时请留意自身情绪。

在离岛这座川北小镇上行走,在青砖灰瓦构筑的空旷空间和斑驳支离的淡蓝色调里,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

小镇因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而显得颇有灵性,河水算不上清澈,但却很是生动。

精致的木屋依河而筑,羡慕小镇上的人家,可以夜夜清风,枕水而眠。

身处离岛西北一隅,小镇样貌尽收眼底,不远处氤氲弥散,整个市镇笼罩在一片雾霭之中。

倚着河道边的原木栏杆,垂柳拂面,犹如婴儿的嫩手在脖颈间抓搔,那真是一种沁人心脾般的身心愉悦。

当工程车的轰鸣撕裂晨雾时,离岛的旧梦逐渐开始剥落,但废墟中依然生长着倔强的诗意——流浪狗在瓦砾堆里寻找旧主的气味,枯叶在推土机前完成最后一次舞蹈。

这些意象构成时代转型期的荒诞剧场:混凝土搅拌机与青砖绿瓦在同一片天空下震颤,二维码与符咒在街角争夺领地。

震前的离岛小学,孩子们会用蜡笔画出未来的梦想;如今的废墟上,只剩下褪色的书包,还挂在断垣残壁上,随风摇曳。

当得知政府要拆除崔勐光的故居时,我连夜冒雨拍摄,决定留存几张照片,结果被联防队员误以为是小偷,还因此崴了脚。

最初的采访计划像块过期的压缩饼干,在标准化的模具里等待被咀嚼,但当崔勐光的画稿开始渗出血迹,当那些发霉的书页飘出松节油的气息,创作突然变成了危险的攀岩。

凭着日记里零星的暗示和一个老乡的模糊指点,我在小镇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那个潮湿窄小的地下室入口。

选择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的纠结,本质上是自我与他者的博弈——就像崔勐光在画布上同时涂抹蓝与红,最终却是在紫色的氤氲中达成和解。

真到了动笔的时候,却是另外一番心境,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笔杆的重量。

内心似乎被某种冰冷的东西洞穿,我大概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唯有内心洞察一切。

我决定手写输入,我隐隐地觉得,唯有这样,才足以表达我的愤怒,我的情绪以及我的思考。

我要把自己蓬勃的情感掺杂进去,因为我抑制不住那种冲动,只为了缅怀或是纪念?

或许都会有些吧。

在潮湿窄狭的地下室里,我发现了崔勐光的“秘密仓库”,发霉的画布上,颜料还似乎没有完全干透,轻轻一碰,就会留下我手指的印记。

最外面那幅未完成的《离岛之恋》,调色盘里的钴蓝色颜料己经凝固成块状,像是被冻住的眼泪,更让我震惊的是,画框背面竟然有一行铅笔字:如果我回不来,就把这些画纸烧给我。

他的画里,暴雨总是裹着血红色的颜料,仿佛是撕裂的天空在哭泣。

透过泪眼看着窗外,他的整个世界都是大雨滂沱。

在崔勐光发霉的画稿箱里,我又发现了一张泛黄的车票票根,上面印着:离岛——绵阳,发车时间:06:30 2013 10.1。

在收集素材的旅程中,牛筋鞋磨穿的不仅是鞋底,更是对意义的执念,当两个装满故事的硬盘与崔勐光的画笔并列时,我突然理解:所谓收藏,不过是用物理空间对抗时间的虚无,那些沾着颜料的手稿,比任何数字云盘都更接近生命的体温。

如果让你保存一件承载回忆的物品,你会选择什么?

曾经的我,以为日子是永远都过不完的,未来跟现在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下的我,就呆在自己当初遥想的未来里,我没有发现自己有何真正的不同,梦想还是像小时候一样遥不可及,唯一不同的是,关于当初的所谓梦想,我己经不打算去实现它了。

当然了,也只是到了现在,我才有心情外加一点勇气与诸位娓娓道来,追溯一个看起来并不算遥远的往事,谈不上是分享,权当故事看吧,切勿对号入座,更没必要寻根究底。

痴痴长坐,冥思苦想,我觉得自己似乎己经“大彻大悟,参透人生百味”了,感谢崔青年,给了我这个难得的生命体验。

年端春日回望,离岛小镇的雾霭始终悬在我的记忆褶皱里,那些青砖灰瓦间流转的晨露,木栈道下呜咽的暗流,以及原住民皱纹里沉淀的方言密码,都在提醒我:有些地方,一旦涉足便会成为灵魂的胎记。

案头堆积的文稿像座未竣工的塔,每一页都在等待某种启示,或许真正的创作不是分娩而是孕育,就像离岛的雾需要特定的湿度与温度才能成形。

当我开始在车身灰尘上构思画作时,我终于明白:崔青年从未离开,他只是化作了无数个 “我”,在不同时空继续涂抹生命的色彩。

此刻窗外的樱花正簌簌飘落,像极了离岛那些过早凋零的黄叶,或许所有深刻的叙事都是祭奠,用文字的灰烬供奉消逝的时光。

而我们能做的,唯有在记忆的废墟上种植语言的青苔,等待某个湿润的春日,让那些被掩埋的故事重新抽枝发芽。

那好吧,我们言归正传,喟叹感慨之余,我内心平复多了,深呼吸,缓缓地换气,在燃上一支烟,泡茶,就让我以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崔青年的成长轨迹,一同探究他的心路历程。

昼与夜,水与火,男与女,色彩与战争,生存与毁灭,饥饿,痛苦,焦虑,彷徨,希望,幻灭,在郊野的小木屋里,在奔驰的绿皮车上,在树影婆娑的离岛小镇上,肉体己不复存在。

唯有爱与记忆,方存于世。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