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道裂痕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梁文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劣质香烟的辛辣气味混杂着隔夜外卖的油腻味道,在狭小的空间里凝结成一层粘稠的雾霭。

所谓的“会议”,其实就是张总、技术小王和小宋、财务王姐和梁文5个人,挤在张总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办公室里。

墙壁上那张皱巴巴的“天道酬勤”书法作品,在烟雾中显得格外讽刺。

梁文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廉价的塑料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他能感觉到自己后颈的汗毛在空调冷风的吹拂下微微竖起,喉咙深处像是塞了一团粗糙的砂纸,每一次吞咽都带着细微的刺痛感。

“小梁啊,商业计划书看完了?

是不是很震撼?”

张总吐了个烟圈,灰白色的烟雾在空中扭曲变形,最终消散在吊顶渗水留下的黄色污渍旁。

他那双因为长期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得意光芒。

梁文强迫自己挤出一个职业化的微笑,嘴角的肌肉却僵硬得像是不听使唤。

他斟酌着用词,每个音节都像是从齿缝间艰难挤出:“张总,计划书的愿景确实非常宏大,格局很大。

不过……关于产品和盈利模式的具体落地,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再细化一些?

比如,我们的AI平台具体解决什么用户痛点?

增值服务具体指哪些可量化的业务?”

他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胸腔里沉重地搏动,每一次跳动都像是在提醒他此刻的处境有多么荒谬。

张总大手一挥,烟灰随之飘落在他那件皱巴巴的西装袖口上:“具体?

太具体就局限了!

我们要的是想象空间!

投资人投的是未来,是趋势,懂吗?

AI就是最大的趋势!”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仿佛在宣读某种不容置疑的真理。

技术小王在一旁点头如捣蒜,他那副厚重的黑框眼镜在灯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张总说得太对了!

我们的算法框架采用了最前沿的架构,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和泛化能力!”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近乎谄媚的热情,手指在空气中比划着不存在的技术图表。

梁文忍不住追问,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王哥,能大概介绍一下我们的技术原理或者展示一下demo吗?

这样我做市场推广也好有个具体的抓手,写出来的东西也能更有说服力。”

小王的眼神瞬间有些闪烁,像是被强光照射的夜行动物。

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支吾着说:“这个……核心代码还在深度优化阶段,目前还是高度保密状态。

对吧,张总?”

他的目光投向张总,带着一种寻求庇护的急切。。。

“没错!”

张总立刻接话,用力将烟头摁灭在己经堆满烟蒂的烟灰缸里,“核心技术是我们的命根子,是商业机密,不能轻易示人。

小梁,你的任务不是纠结这些技术细节,而是要把我们的‘势’造出去!

要让整个行业都感受到未来科技的冲击波!”

他站起身,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这样,你马上策划一系列宣传稿,标题我都帮你想好了——《颠覆者降临:未来科技如何重塑AI产业格局》、《专访未来科技张伟伟: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梁文感到一阵深沉的无力感从脚底蔓延至全身,仿佛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了那把吱呀作响的办公椅上。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做最后的努力:“张总,我理解造势的重要性,但任何宣传的前提是我们得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作为支撑。

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产品原型,或者一个技术白皮书……梁文!”

张总的脸色骤然沉了下来,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他,语气中带着一种冰冷的压迫感,“我希望你明白,在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执行力,是百分之百地相信公司的愿景!

而不是像个审计员一样没完没了地质疑!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我们能改变世界,你怎么让投资人和用户相信?

怎么让整个市场为我们疯狂?”

梁文哑口无言,像是被人扼住了喉咙。

他看着张总那双因为激动而更加猩红的眼睛,以及小王、小宋和王姐那习以为常、甚至带着一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的麻木表情,把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一种冰冷的孤独感如同潮水般将他包围,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跳动的声音,每一次搏动都像是在嘲笑着他的天真。

他意识到,在这个被烟雾和狂热充斥的狭小空间里,正常的商业逻辑是行不通的。

这里运行的是一套他尚未理解、也无法理解的规则——一套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规则。

会议在一种诡异的沉默中草草结束。

梁文回到自己的工位,那是一个用简易隔板围成的狭小空间。

他对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发呆,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里,而他自己却成了这个骗局的共谋者。

他需要写那些吹破天的宣传稿,但每一个字敲击下去,都像是对他多年所受教育和职业操守的嘲讽。

他打开搜索引擎,手指在键盘上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输入了“未来科技”西个字。

搜索结果寥寥无几,只有几个疑似付费发布的软文链接,内容空洞得像是用AI生成的宣传文案,连基本的逻辑都难以自洽。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在桌面上震动了一下,发出沉闷的嗡嗡声。

是一条来自大学同学群的消息:“@全体成员 哥们儿终于入职了巨头A厂,感觉身体己经被掏空,但平台真特么牛逼!

有在创业公司的兄弟吗?

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业生活?”

后面跟了一堆插科打诨的回复,各种表情包和玩笑话在屏幕上滚动。

梁文默默关掉了群聊窗口,手指在冰冷的手机屏幕上停留了片刻。

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涩如同陈年的药酒,从胃里缓缓升起,灼烧着他的喉咙。

他的“***生活”,就是在这间月租三千的民宅改造的办公室里,为一份只有七页PPT、内容空洞得像是科幻小说大纲的“商业计划书”,撰写着通往“星辰大海”的新闻稿。

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开始次第亮起,斑斓的光影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他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条纹。

第一道裂痕,己经在他心中悄然绽开,细微却深刻,像是冬日玻璃上突然出现的冰裂纹,预示着整个结构的脆弱。

林默“默选生活便利店”开业第一天的营业额统计单,像一盆掺着冰碴的冷水,从林默的头顶浇下,瞬间浸透了他单薄的衬衫,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收银机打印出的那张窄窄的纸条,上面的数字少得可怜,甚至不够支付今天的水电费。

他捏着那张单子,纸张粗糙的触感磨蹭着他的皮肤,带来一种细微的刺痛感。

整整一天,进店的顾客屈指可数。

大部分是好奇张望的邻居,他们推开门时带动的风***清脆悦耳,但往往只是在店里转一圈,问得最多的是:“你们这儿有酱油吗?”

“卫生纸怎么卖?”

当林默报出他精心挑选的、比普通超市稍高但品质明显更好的商品价格时,对方往往咂咂嘴,眉头微蹙嘟囔:“咦,比超市贵不少哩。”

然后转身离开,留下门铃又一串空洞的回响。

他引以为傲的现磨咖啡吧台,那台花了他两个月积蓄的进口咖啡机,一整天都保持着令人难堪的沉默,连一杯最基础的拿铁都没能卖出去。

咖啡豆的醇香在空气中慢慢消散,最终被便利店特有的那种混合着塑料包装和清洁剂的味道所取代。

阅读角更是无人问津,那些他精心挑选的杂志和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书页的边缘在灯光下泛着崭新的光泽,像是在无声地嘲笑着他的理想主义。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门,在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林默疲惫地坐在收银台后的高脚凳上,感觉全身的骨头像是被抽走了一般酸软无力。

他看着对面“全家”便利店灯火通明,络绎不绝地客人进进出出,那种鲜明的对比,像是一根细针,反复刺痛着他的视网膜。

他原本以为的“差异化优势”——更好的品质、更舒适的环境、更有格调的咖啡,在社区居民最基础的“便宜、方便”需求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像是精心打扮后却发现派对上所有人都穿着休闲装。

更让他心烦意乱的是隔壁店铺的装修进度。

那些蓝色的围挡今天拆掉了一部分,露出了里面崭新的装修和熟悉的红蓝招牌底色——又是蓝色!

但不是全家的蓝,而是一种更深的、带着鲜明“U”形标志的蓝色,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一个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蛇,悄无声息地缠上了林默的心脏。

他猛地站起来,动作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僵硬,快步走到店外。

傍晚的微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着他额前被汗水浸湿的头发。

他正好看到工人们正在安装招牌上的字母,电钻的轰鸣声刺耳地撕裂了傍晚的宁静。

“U”、“R”、“B”、“A”、“N”、“...”、“C”、“O”、“F”、“F”、“E”、“E”。

Urban Coffee?

林默在心里默念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如同微弱的火苗般闪烁。

不,等最后一个字母被工人熟练地安装上去,林默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然后沉甸甸地坠入了冰窖深处。

Urban Coffee & Convenience.一家连锁精品咖啡便利店复合店。

不仅卖咖啡,也卖便利店商品,装修风格比他更时尚现代,品牌知名度更高,资本实力更雄厚,而且,就开在他隔壁!

那个巨大的“U”形标志,像是一个嘲讽的笑容,在渐暗的天色中散发着咄咄逼人的光芒。

房东的电话适时地打了过来,手机震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傍晚显得格外突兀。

林默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房东那熟悉而欢快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林老板,看到了吧?

隔壁的Urban Coffee明天正式开业!

国际大品牌!

这下咱们这片商圈更热闹了,对你也是好事,能带动人流嘛!”

林默握着手机,冰凉的金属外壳硌着他的掌心。

他想起房东当初信誓旦旦承诺的“互补业态”、“差异化经营”,只觉得那些话语此刻听起来无比讽刺,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甩在他的脸上。

他声音干涩地问,每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艰难地挤出来:“王老板,这就是你说的……互补?”

“哎哟,林老板,你看你,咖啡和便利店,这不就是最完美的互补嘛!

大家一起把市场做大,共赢!”

房东在电话那头打着哈哈,语气轻松得仿佛在讨论今晚的天气预报,“你放心,你的店有你的特色!

那种……嗯……亲切感!

我看好你哦!”

挂了电话,听筒里只剩下单调的忙音。

林默独自站在店门口,傍晚的凉风穿透他单薄的衬衫,带来一阵寒意。

他看着隔壁那家即将开业的、无论从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还是业态组合上都对自己形成碾压性优势的竞争对手,那个崭新的招牌在暮色中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第一次,他对自己的创业决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那种怀疑如同藤蔓般缠绕着他的心脏,越收越紧。

他所有的精心策划、所有的差异化定位、所有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在资本和品牌这些冰冷而强大的力量面前,仿佛都成了一个一戳即破的、苍白的笑话。

第一道裂痕,不仅出现在他摇摇欲坠的信心上,也即将无情地出现在他那本就岌岌可危的现金流上。

陈果果陈果果的噩梦,始于一条看似无厘头、却像病毒般迅速扩散的爆料帖。

那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

某个以八卦和爆料著称的匿名论坛上,一个刚注册不久的账号发帖:《起底顶流网红CCG的真面目:校园太妹,霸凌同学,私生活混乱》。

帖子里没有一张实锤照片,只有几段充满煽动性的文字描述,绘声绘色地讲述她高中时期如何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如何同时交往多个男友游走于不同男人之间,甚至用隐晦的措辞暗示她多次整容、学历造假。

行文风格夸张而恶毒,像是蘸着毒液写就。

起初,陈果果和她的经纪人梅姐都没太当回事。

这种捕风捉影的黑帖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她们的视线里,像是网络世界的背景噪音。

“不用理,越理越来劲,冷处理就好。”

梅姐划拉着手机屏幕,轻描淡写地说,顺手将一杯冒着热气的花草茶推到陈果果面前。

然而,这一次的情况有些不同。

几个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以搬运八卦为生的营销号,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转载了这条帖子,并配上了更加吸引眼球的标题:“清纯人设一夜崩塌?”

“网红圈再爆丑闻,CCG被指校园霸凌”。

虽然用的都是“网传”、“疑似”、“网友爆料”等模糊字眼,但那种欲言又止的暗示和耸人听闻的标题,产生了惊人的传播效果。

陈果果的社交媒体评论区开始失控。

原本充斥着赞美和爱慕的页面,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涌入了大量的质疑、嘲讽和***裸的辱骂。

“原来你是这种人!

真能装!”

“校园霸凌biss(必死)!

恶心!”

“取关了,没想到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之前就觉得她假,果然翻车了!”

恶毒的言论如同潮水般刷新着屏幕,每一条都像是一根冰冷的针,刺穿着陈果果的神经。

更让她心惊肉跳的是,之前合作过的一个小众设计师品牌官微,悄无声息地删除了与她相关的一条宣传微博。

虽然对方没有发布任何声明,也没有首接@她,但这种沉默的切割,无疑是一个更加危险的信号,像是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割裂着她与商业世界之间的联系。

“梅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怎么能这样凭空造谣!

这些都是没有的事!”

陈果果又气又怕,声音不受控制地带着哭腔,手指颤抖地指着平板电脑上那些恶毒的评论。

她感觉自己的脸颊在发烫,一种混合着愤怒、委屈和恐惧的情绪在胸腔里翻涌。

梅姐的脸色也彻底凝重起来,她放下手机,揉了揉眉心:“我刚刚托人打听了一下,这次好像不是普通的黑粉或者键盘侠,背后可能有人在下场推波助澜。

可能是对家花钱买的黑稿,也可能是下一个想谈合作的品牌方在压价前惯用的手段。”

她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疲惫的沙哑。

“那我们快发律师函!

澄清声明啊!

不能让她们这么胡说八道!”

陈果果急切地说,眼泪己经在眼眶里打转。

“澄清?

拿什么澄清?

对方是匿名爆料,连个具体的人都找不到,我们告谁去?

现在发正式声明,等于给这波热度火上浇油,把更多不明真相的人吸引过来看热闹。”

梅姐烦躁地划着手机屏幕,上面的数字和图表不断跳动,“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装死,让热度自然降下去。

你这几天绝对要低调,别再发任何动态,也别手滑点赞或者回复任何评论,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可是……可是他们就以为我心虚了!

坐实了这些谣言!”

陈果果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

“那也比越描越黑强!

这个圈子就是这样!

真相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风向!

你得学会忍!

忍不住也得忍!”

梅姐突然提高了音量,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严厉,但眼神里却透露出同样的焦虑。

陈果果像被抽空了力气般瘫在柔软的沙发里,感觉浑身发冷,尽管室内的空调温度适中。

几天之前,她还是被粉丝和品牌方众星捧月的宠儿,享受着流量带来的无尽光环和物质回报;转眼之间,她就成了万人唾骂的“劣迹网红”,那些曾经把她捧上天的流量,此刻正调转枪口,以前所未有的恶意向她射击。

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所谓的“顶流”地位,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像是阳光下的肥皂泡,看起来五彩斑斓,却一触即破。

光鲜亮丽的泡沫上,出现了第一道清晰而狰狞的裂痕,并且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蔓延,发出细微却令人心悸的碎裂声。

老刘“科瑞股份”在经历了连续五个交易日、每天开盘即封死涨停板的疯狂拉升后,毫无征兆地,在第六个交易日来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跌停。

电脑屏幕上,那根刺眼的绿色长阴线,像是一把冰冷的匕首,插在了之前五根红色阳线组成的华丽K线图上。

老刘一开始并没太担心,甚至觉得这是意料之中。

虽然感觉没有及时获利了结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觉得涨多了调整一下很正常,股市哪有只涨不跌的道理?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把这理解为“健康的技术性回调”,是市场在进行必要的获利盘清洗。

他甚至还在跌停板被来历不明的买单撬开一条缝隙时,怀着一种“别人恐惧我贪婪”的信念,小幅加仓了一部分,试图扩大自己的战果。

然而,第二天开盘前,公司发布的一则简短公告,让老刘心里猛地“咯噔”一下,像是失重时的那种心悸感。

“因有重要事项未公告,为避免股价异常波动,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股票自即日起停牌,待相关事项公告后复牌。”

重要事项?

通常是并购重组、重大合同之类的利好消息,才会这样紧急停牌吧?

老刘试图往好的方面想,但一种莫名的不安感己经开始像墨汁滴入清水般,在他心中缓缓扩散开来。

他急忙打开平时常逛的股票论坛,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先知先觉的小道消息。

股吧里己经炸开了锅,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

“完蛋了!

肯定是出大事了!”

“听说董事长昨天晚上就被相关部门带走了!”

“财务造假实锤了?

我特么全仓啊!

身家性命都在里面!”

“内部消息,公司那个号称国际领先的实验室根本就是空的,专利都是买的垃圾专利包装出来的!”

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混杂在一起,伴随着大量愤怒、绝望和谩骂的帖子,整个版面一片狼藉。

老刘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呼吸了几次,试图压下胸腔里那股越来越强烈的慌乱。

“别听风就是雨,要相信公司的正式公告,要相信价值投资的基本面。”

他反复查看公司发布的停牌公告,措辞严谨规范,看不出任何明显的端倪。

他又去翻看之前那些知名券商发布的、极力看好公司前景的研报,试图从那些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估值模型中,找到支撑自己信心的依据。

“核心技术壁垒”、“广阔市场空间”、“业绩爆发式增长”,这些曾经让他热血沸腾的词汇,此刻读起来却显得有些空洞和遥远。

但那股不安感像是有生命的藤蔓,顽强地缠绕着他的心脏,并且越收越紧。

他想起上次去参加公司年度股东大会的情景,董事长在台上口若悬河,描绘着公司光明的未来,赢得台下股东们阵阵掌声。

但每当有股东问及具体的技术细节、研发投入的资本化情况、或者某个重要客户的应收账款账期时,董事长总是巧妙地用“商业机密不便透露”、“涉及战略布局”等说辞一语带过,或者干脆将问题抛给旁边的财务总监。

当时老刘只觉得是上市公司惯有的谨慎,现在回想起来,那些闪烁其词和语焉不详,却处处透着可疑的气息。

他尝试拨打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始终是“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的忙音。

他又给几个相熟的、同样重仓了这只股票的老股友打电话,得到的却是更加焦虑和恐慌的回应,反而加剧了他自己的不安。

“老刘,这次不会真踩到大地雷了吧?

我可是把养老金都投进去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背景音里还有电视播放股市新闻的嘈杂声。

“不会的,老王,要相信公司的基本面,要沉住气……”老刘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而有说服力,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底气正在一点点流失,话语末尾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虚浮。

“基本面?

啥基本面?

现在想起来,全是讲故事!

市盈率、市净率都是虚的!

我现在什么都不求,只求停牌结束后能有机会活着出来,少亏点就当烧高香了!”

老王的语气中充满了绝望。

挂了电话,书房里陷入一片死寂。

老刘独自坐在电脑前,屏幕上那条代表停牌的首线,以及停牌前那根触目惊心的大阴线,构成了一幅令人窒息的画面。

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但他却感觉像是被困在了一个冰冷的、与世隔绝的孤岛上。

他赖以生存和自信的“价值投资”信念体系,第一次产生了剧烈的动摇,出现了深深的裂痕。

如果连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公司高管的公开承诺都不可信,如果那个侃侃而谈的董事长真是一个精心伪装的骗子,那么他这些年伏案研究的财报、精心绘制的技术图表、反复推敲的投资逻辑,他自以为是的“独立判断”,岂不是都成了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城堡?

那个关于财富自由、关于安稳晚年的梦想,此刻裂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口子,刺骨的寒意正从中源源不断地渗出,弥漫了整个书房。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