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观音投梦 竹晴园 2025-03-14 04:37:58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困境祈愿》在那群山环绕之中,有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小山村。村子不大,

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间,邻里之间相处和睦,互帮互助,

过着简单却也知足的日子。李老汉一家就住在村子的东边,他家的小院收拾得颇为整洁。

李老汉年逾花甲,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那是多年来辛勤劳作的印记。

不过好在他身子骨还算硬朗,平日里也能帮着儿媳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儿子李福,

是个憨厚老实的汉子,靠着在镇上铁匠铺打铁的手艺,挣些银钱补贴家用。儿媳张氏,

是个心灵手巧又勤劳能干的妇人,把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从不让李老汉和李福操心。

而那小孙子宝儿,年仅七岁,长得虎头虎脑,一双大眼睛透着机灵劲儿,是一家人的心头宝,

给这个平凡的家带来了无尽的欢声笑语。往常,每到清晨,

公鸡打鸣的声音便会唤醒这个沉睡的小山村。李福早早地就会起身,带上干粮,

踏着晨曦去镇上的铁匠铺忙活;张氏则会生火做饭,打扫庭院,

然后去喂喂家里养的几只鸡和那头老黄牛;李老汉会坐在院子里,编编竹筐,或是晒晒太阳,

逗逗小孙子宝儿。宝儿呢,就会在院子里追着小鸡玩耍,时不时地发出清脆的笑声,

那笑声仿佛能让整个村子都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然而,这一年,

老天爷似乎是忘记了眷顾这片土地,一场罕见的旱灾毫无预兆地降临了。起初,

村民们并未太过在意,想着或许只是一时的天公不作美,过些日子总会下场雨的。

可谁能料到,这一旱就是连续数月,天空始终像被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蒙住了一般,

不见一丝云彩,更别说那能润泽万物的雨滴了。田里的庄稼,原本绿油油的麦苗,

渐渐变得枯黄,像是被抽干了生命力,最后全都枯焦了,耷拉着脑袋,在风中瑟瑟发抖。

那原本肥沃的土地,也因为长时间缺水,干裂出一道道深深的口子,仿佛是大地干涸的嘴唇,

在无声地祈求着甘霖的降临。村里的牲畜也好不到哪儿去,老黄牛因为缺水,

眼睛都变得浑浊无神,整日趴在牛棚里,

有气无力地嚼着所剩不多的干草;那些鸡也没了往日的活泼劲儿,在院子里蔫蔫地踱步,

偶尔发出几声有气无力的叫声。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村民们心急如焚,

纷纷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应对。村里的几位长辈牵头,组织大家一起去山上寻找水源。

男人们扛着锄头、铁锹,女人们拎着水桶,孩子们也跟在后面,浩浩荡荡地朝着山上进发。

大家沿着山间的小路,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有水的地方,

仔细地查看每一个山谷、每一道沟壑。有的人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手上磨出了水泡也顾不上;有的人被荆棘划伤了皮肤,却只是简单地包扎一下,又继续寻找。

可尽管大家如此努力,寻遍了整座山,也只找到了几处小小的水洼,

那点水对于整个村子的需求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见寻水无果,

村里的老秀才提议摆祭坛求雨。村民们觉得这也是个办法,便纷纷响应。

大家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用石头和泥土垒起了一个高高的祭坛,在上面摆满了各种祭品,

有自家舍不得吃的瓜果、刚宰杀的鸡鸭,还有从家里翻出来的最好的酒水。老秀才身着长袍,

手持桃木剑,神情肃穆地站在祭坛前,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上天怜悯,降下甘霖。

村民们则整齐地跪在祭坛下方,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虔诚和期盼,

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求雨的话语。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天空依旧是万里无云,

那炽热的太阳依旧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在嘲笑着人们的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

村子里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存粮在一天天减少,大家都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每一顿饭都吃得小心翼翼,生怕再多吃一点,接下来就没得吃了。

孩子们也不再像往常那样嬉笑玩耍,一个个饿得小脸蜡黄,没了精神。

李老汉看着家中那所剩无几的存粮,心中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他知道,

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大家都得饿肚子,整个村子都将陷入绝境啊。每到夜晚,

李老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耳边总是回荡着村里人的叹息声和牲畜那虚弱的叫声。

他望着窗外那黑沉沉的夜空,眼中满是忧虑和无奈。终于,在一个无眠的夜里,

李老汉决定做点什么,他缓缓起身,披上那件打着补丁的旧衣裳,点亮了一盏油灯,

脚步沉重地朝着家中供奉观音菩萨的小佛堂走去。那小佛堂虽然不大,却布置得十分温馨。

佛堂中间摆放着一尊观音菩萨的雕像,菩萨面容慈悲,眼神中透着无尽的祥和,

仿佛能抚慰世间一切苦难。李老汉轻轻地推开佛堂的门,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面而来,

让他原本烦躁的心稍微平静了一些。他将油灯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然后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拿出香烛,用烛火点燃,插在香炉里。瞬间,

那跳跃的火苗在黑暗中闪烁着,映照着菩萨的面容,更添了几分神圣的气息。

李老汉慢慢地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眼中含泪,

声音颤抖地祈祷着:“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啊,咱村子如今遭此大难,

村民们实在是苦不堪言啊。庄稼都没了,牲畜也快不行了,大家都要没饭吃了呀。

求求您显显灵,救救大家吧,我们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啊。”说完,他深深地磕了一个头,

额头触碰到蒲团,发出轻轻的声响。接着,他又接连磕了好几个头,

每一个头都磕得无比虔诚,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期盼和痛苦都通过这一磕传达给菩萨。

就这样,李老汉在佛堂里跪了许久许久,直到深夜,他的双腿都已经麻木得几乎没了知觉,

才缓缓起身,揉了揉膝盖,又对着菩萨的雕像拜了几拜,嘴里轻声说着感恩的话语,

然后才吹灭油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房休息。或许是李老汉的虔诚真的打动了观音菩萨,

就在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四周云雾缭绕,白茫茫的一片,

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身体轻飘飘的,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忽然,

一道柔和的光芒从远处闪现,那光芒越来越亮,渐渐地,观音菩萨慈悲的面容出现在了眼前。

菩萨身姿婀娜,站在一朵祥云之上,手持净瓶,瓶中的柳枝散发着淡淡的光晕,

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机。菩萨微微开口,那声音如同山间的清泉,悦耳动听,

又透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说道:“李老汉,莫要忧心,村后那座废弃的枯井,深挖下去,

自有生机。”李老汉一听,心中先是一惊,随后便是一阵狂喜,他赶忙想要开口再问些什么,

比如这枯井里到底有什么生机,要挖多深才行。可还没等他说出话来,

那如梦似幻的场景突然消失,他一下子就从梦中惊醒了过来。李老汉猛地睁开眼睛,

大口喘着粗气,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意识到刚刚那是一场梦。他赶忙披上衣服,坐在床边,

一边回想着梦中观音菩萨的话语,一边琢磨着村后那座废弃的枯井。

那枯井已经荒废了好些年了,井口都被杂草和石块给掩盖住了,平日里大家都没怎么在意它。

可如今听菩萨这么一说,难道那枯井里真的藏着能拯救村子的希望?

李老汉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心中不禁燃起了一丝希望,那原本因忧愁而黯淡的眼神里,

也重新有了光彩。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决定等天一亮,就把这个梦告诉儿子和儿媳,

然后去那枯井处看看,说不定,真的能找到解决村子困境的办法呢。此刻,夜依旧深沉,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李老汉坐在床上,静静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仿佛已经看到了村子重获生机的美好景象。《探寻生机》天刚蒙蒙亮,

天边才泛起一丝鱼肚白,整个山村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偶尔传来几声公鸡打鸣的声音,

打破这黎明前的寂静。李老汉一晚上都没怎么睡踏实,心里一直惦记着观音菩萨投梦的事儿,

这会儿再也等不及了,赶忙起身去把儿子李福和儿媳张氏叫到了跟前。

李老汉的眼睛里透着激动与期盼,声音都因为兴奋而微微颤抖着,

他手舞足蹈地把昨夜梦里观音菩萨所说的话,一五一十地讲给了儿子和儿媳听。

李福和张氏刚开始听到的时候,不禁面面相觑,心里都将信将疑的。毕竟只是一个梦啊,

这世上真能靠着一场梦就找到解决村子困境的办法吗?李福皱着眉头,挠了挠头说道:“爹,

这梦会不会只是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产生的呀,那废弃的枯井都多少年没人管了,

真能有生机?”张氏也在一旁附和着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担忧。

可当他们看着老父亲那笃定又充满期盼的眼神,再想想如今村子里的惨状,

确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呀。犹豫再三,李福咬了咬牙,

一拍大腿说道:“爹,娘,不管咋样,咱就去那枯井处看看吧,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说干就干,李福回屋拿上了一些平日里干活用的工具,像锄头、铁锹之类的,

便和父亲、妻子一同朝着村后走去。一路上,李老汉走在前面,脚步虽然有些蹒跚,

但速度却挺快,那急切的样子仿佛只要到了枯井边,村子的难题就能立刻解决了似的。

李福扛着工具,心里却还在犯嘀咕,张氏则紧紧跟在后面,时不时地看看四周,

想着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呢。不多会儿,他们便来到了村后的那座废弃枯井处。

只见井口早已被丛生的杂草和大大小小的石块掩盖得严严实实,周围也是一片荒芜景象,

地上满是枯黄的野草,还有些杂乱的树枝散落着。一阵风吹过,带起些许尘土,

显得越发荒凉了。李福把工具放在地上,先是用锄头把井口周围的杂草清理了一番,

那锄头落下,带起一丛丛的杂草,发出“簌簌”的声响。随后,他又费了好大的力气,

把那些压在井口的石块一块一块地挪开,有的石块太重,他憋得满脸通红,

手臂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才总算把井口给清理了出来。井口露出来后,

一股陈旧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李福往井里瞧了瞧,黑黝黝的,啥也看不见。

他找来一根粗壮的绳索,一端牢牢地系在旁边的一棵老树上,另一端则绑在自己的腰间,

又拿上一把铁锹,小心翼翼地顺着绳索开始往井里下。井下的空气有些沉闷,

还带着丝丝凉意,李福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些,既有对未知的紧张,也怀着一丝期待。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