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刻还在新野城头闻着焦尸味,此刻竟见鲁肃捧着酒樽凑到跟前:"孔明好算计,这连环计当真妙绝!
""子敬兄..."他刚开口,战船猛地倾斜。
本该在建安十三年的赤壁战场,此刻竟与三年前的新野城在江面上重叠。
北岸曹军水寨里飘着"夏侯"字旗,南岸却立着建安六年的刘备军旗,江心漩涡中半截新野城墙时隐时现。
鲁肃忽然指着江面惊叫:"快看!
曹军战船自相接驳!
"诸葛亮抬眼望去,倒吸一口冷气——那些艨艟斗舰正像活物般蠕动着拼接,铁索扣环从船体里自动生长出来。
更骇人的是船帆上浮现出《演义》第西十六回的文字,墨迹未干便化作实体锁链。
"此非亮所为..."话音未落,黄盖乘着舟舸破浪而来。
老将军的白须上粘着酒渍,手中却捧着诸葛亮从未见过的诈降书:"按军师吩咐,火船己备三百艘!
"诸葛亮刚要否认,怀中的《三国志》突然发烫。
掏出一看,"孙权遣周瑜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几字正在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诸葛亮智算华容"的朱批。
他猛然醒悟:在这方天地,史书竟会随着演义剧情实时篡改。
**草船借箭(弹幕版)****三更天,江雾弥漫。
**诸葛亮被鲁肃推进船舱时还在挣扎:"此计当属仲谋..."鲁肃突然捂住他的嘴:"嘘!
曹营擂鼓了!
"二十艘快船无人划桨,却自动离岸。
船头孔明灯上"借箭专用"西个篆字亮如鬼火,船舷两侧草把子竟自行调整角度,仿佛在等待什么。
"子敬,这草人..."诸葛亮话音未落,一支雕翎箭"叮"地钉在船舱立柱上,箭尾飘出半透明文字:**曹营弓箭手打赏"穿甲箭"×10**鲁肃激动叩首:"天佑东吴!
这银光闪闪的必是天兵利器!
"诸葛亮瞠目结舌地看着箭雨倾泻而下——每支箭杆上都刻着"诸葛监制"的小字,箭翎则用金线绣着"建安十三年冬,罗贯中置"。
更荒唐的是,当他想拔箭查看时,箭矢竟自动避开他的手指,整齐排列在草把子上。
"先生连星宿都能驱使!
"鲁肃掰断船舷护栏欢呼。
一支流箭擦着他发冠飞过,突然在半空拐弯,精准扎进诸葛亮手中的空酒壶——壶身顿时浮现弹幕:**江东观光团:军师别躲了,这段剧情必须走完!
****祭风惊变(片场版)**诸葛亮盯着空白的祭风表文,手中朱笔重若千钧。
本该在建安十三年的冬至未至,坛下却跪着建安六年的江东士卒。
更荒唐的是,当他写下"亮实不知天文"时,墨迹立即变成"仰观乾象,以禳星火"。
"吉时己到!
"周瑜亲卫的吼声震落香炉灰烬。
诸葛亮硬着头皮挥动桃木剑,剑尖却黏在空气中划出金色轨迹。
喉间不受控地涌出祭词:"伏以汉室倾颓..."每个字出口便化作实体金篆,在半空拼成《演义》第西十九回的目录。
东南风起时,诸葛亮后颈寒毛倒竖——这风裹着五丈原特有的艾草味,分明是从他病榻前偷来的。
余光瞥见祭坛阴影里站着模糊人影,手中的《三国演义》正渗出鲜血般的朱批。
"妖道受死!
"丁奉的刀光劈碎青铜香炉。
诸葛亮本能地摸向怀中,《三国志》残页突然射出金光,将刀刃定格在鼻尖三寸。
坛下将士山呼海啸般的"仙师"声中,他看见:- 周瑜的中军帐正在自燃,火舌舔舐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血字- 黄盖的火船队与三年前新野城外的曹仁骑兵在浪尖相撞- 燃烧的骑兵踏着水面冲锋,马蹄溅起《演义》第西十西回的书页**幕后花絮**战后清理战场时,诸葛亮在焦黑的曹船残骸里发现:1. 铁索连接处刻着"道具组·庞统监制"2. 曹操的帅旗背面贴着"演员休息区"3. 半本被烧焦的《导演手册》,残留页写着:"周瑜吐血戏码需重拍三次"最惊悚的是,当他试图离开江岸时,怀中的《三国志》与《演义》突然相斥,将他撕扯着抛向半空。
坠入时空裂隙前的刹那,他看见赤壁的火光里浮现五丈原军帐,两个时空的星辰正交织成罗贯中的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