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诗火种’诗社初创
他揉了揉眼睛,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嘴里念叨着:“‘月色如水,照见谁的心事’……嗯,这句还差点味道。”
“你又在写诗?”
王浩然从床上探出头来,手里拎着一瓶刚从楼下小卖部买的可乐,“不是说好今天要开第一次线上活动吗?
你怎么还在改稿子?”
梁禧抬起头笑了笑:“我这不是想把开场诗写得更有感觉一点嘛,毕竟这是我们诗社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王浩然撇了撇嘴:“你就别太较真了,不就是个线上朗诵会吗?
能有人来就不错了。”
“当然不能只是有人来。”
梁禧一边说着,一边打开QQ群查看最新的消息。
群里己经有十几个人在线了,林清刚刚发了一条信息:“大家准备得怎么样了?”
梁禧回了一句:“我在润色开场诗,其他人呢?
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作品?”
很快,群里热闹起来。
ID叫“墨染山河”的网友回复道:“我准备了一首关于城市的诗,名字叫《夜行者》,一会儿可以读一下。”
“晚舟归岸”(林清)则发了个笑脸表情:“我己经把配乐选好了,到时候可以配合朗诵。”
还有几个新加入的成员也陆续发言,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梁禧看着一条条消息,心里一阵踏实。
虽然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彼此素未谋面,但因为对诗歌的热爱而聚在一起。
这种感觉,让他想起了前世那些独自写作的日子——孤独,却执着。
“喂,我说你真的打算搞一个完整的线上活动?”
王浩然凑过来,盯着屏幕问,“还要配乐、互动、主题朗诵?
你不觉得太夸张了吗?”
梁禧笑着摇头:“不夸张,我们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像样一点。
不然别人只会觉得我们是在玩闹,不会当回事。”
王浩然耸耸肩,没再说话,转身躺回床上继续打游戏去了。
梁禧深吸一口气,继续修改他的开场诗。
他希望这首诗能够打动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力量,哪怕只是一瞬间的共鸣。
第二天晚上八点整,QQ群准时弹出了语音邀请。
“大家准备好了吗?”
梁禧发了条消息。
“准备好了!”
群里接连跳出几条回应。
“我这边麦克风没问题。”
“墨染山河”说。
“我也调好了。”
“晚舟归岸”补充。
“那我们就开始了。”
梁禧点击接听,语音房间顿时热闹起来。
“各位朋友,晚上好。”
梁禧的声音通过耳机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欢迎来到‘新诗火种’网络诗社的首次线上活动。
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梁禧,也是这个诗社的发起人之一。
感谢大家在这个夜晚齐聚一堂,一起分享属于我们的诗意时光。”
“掌声!”
群里有人发了个鼓掌的表情。
梁禧笑了笑,继续说道:“今天的活动形式比较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朗读一首自己创作或喜欢的诗,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互相鼓励。”
接着,他开始介绍第一个环节:“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带来今晚的第一首诗——《今夜,与你共听》。”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风吹过城市的高楼之间,像是岁月轻轻低语。
灯光下,是谁在书写思念?
或许,你也正听着同样的风声。”
房间里安静极了,只有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等他读完,群里响起了一片点赞和鼓励的消息。
“太有画面感了!”
“晚舟归岸”留言。
“意境很美,梁哥牛!”
“墨染山河”也发来了好评。
梁禧微微一笑:“谢谢大家。
接下来,轮到你们了。”
“那我先来吧。”
“墨染山河”主动请缨,朗读了他的原创诗《夜行者》。
他的声音低沉有力,配上背景音乐,整个朗诵充满了都市夜行者的孤独与坚韧。
紧接着,“晚舟归岸”也带来了她的作品,是一首描写童年回忆的诗,温柔细腻,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
群里渐渐热闹起来,大家轮流朗诵,有的甚至即兴创作了一段短诗。
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每个人都投入其中,享受着诗歌带来的纯粹快乐。
然而,就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群里突然弹出一条消息:“你们这是在干嘛?
搞什么文艺青年聚会?
浪费时间。”
这条消息的ID是一个陌生用户,显然不是诗社的成员。
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人谁啊?”
王浩然皱眉问。
梁禧扫了一眼群聊记录,发现这个账号是刚刚才进来的,显然是有人故意潜入捣乱。
“没事。”
梁禧平静地回了一句,“我们在做一次线上诗歌朗诵会,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参加。”
对方冷笑一声:“诗歌朗诵?
你们是不是活在梦里?
现实点吧,现在谁还听这些玩意儿?
不如去刷短视频赚点钱。”
这句话一出,群里一些原本活跃的成员也开始沉默了。
“算了,我们还是继续吧。”
“晚舟归岸”试图缓解气氛。
“嗯,不要理他。”
梁禧语气坚定地说,“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不需要被外界干扰。”
他随即转移话题,引导大家继续分享作品。
慢慢地,群里恢复了之前的活跃氛围。
但那条负面评论就像一根刺,扎进了梁禧的心里。
他知道在这个时代,诗歌早己不再是主流。
尤其是在网络上,任何稍微“文艺”一点的东西都会被嘲笑、质疑,甚至攻击。
但他也明白,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去做这件事,才显得更加有意义。
活动结束后,群里依旧热络地讨论着各自的收获。
“今天真的很开心,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诗。”
“晚舟归岸”留言。
“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墨染山河”建议,“下次可以设定一个主题,比如‘城市与孤独’或者‘记忆中的夏天’,让大家围绕主题创作。”
梁禧认真地看着每一条留言,心里充满欣慰。
他回复道:“谢谢大家的支持,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会继续努力,让更多人看到诗歌的魅力。”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也许现在的我们还不够强大,也许还会遇到很多质疑和嘲讽。
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诗歌会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说完这句话,他关掉了语音房间,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窗帘,月光洒落在书桌上,映出他年轻却坚定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