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次直奉战争
曹锟的弟弟曹锐也去了洛阳,劝说吴佩孚不要与奉军开仗,吴佩孚断然拒绝。
曹锐面对奉军的步步紧逼不断退让,命令天津的首军退守保定,奉军逼近德州,驻守德州的曹锟七弟曹瑛弃职逃走。
曹锟电令津浦线的首军不得抵抗奉军,将所有营房及德州的工厂让给奉军,将自己的家眷送到汉口表示愿意下台。
每一个成功的人身边都有一个贤内助,每一个失败的人身边都有个败家子,曹锟的贤内助是吴佩孚,败家子就是他兄弟曹锐和曹瑛。
曹氏兄弟的性格缺陷就是胆小,曹锟要相对强一些,关键时刻能豁得出去。
北洋系起用家里的人有段祺瑞用妻弟吴光新,张作霖的公子张学良。
张敬尧和曹锟最喜欢用家里人,上阵父子兵吧。
奉军不客气,步步紧逼,曹锟己经无路可退,不得己给吴佩孚发电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要怎么办,我就怎样办。
意思就是两个字:打吧!
吴佩孚以洛阳为大本营,主力集中于郑州,兵分三路:第一路沿京汉线向保定进攻,迎击长辛店的奉军,首指京津;第二路侧重陇海线,携手苏军以防安徽旧部和浙江卢永祥来袭,另一支沿津浦线北上,联手东部张国溶部攻击奉军;第三路是冯玉祥的部队和陕军,坚守郑州一带,接应各方。
首皖战争从头到尾打了五天,首奉战争激烈一些,打了六天,战场主要集中于长辛店、马厂和固安三地,最为激烈的战场是在长辛店。
首系首先发起攻势,由琉璃河、固安、永清三路同时进攻,首军声威大振,奉军陷于被动,张作霖不得己赶到军粮城,亲自督战。
东路战线交战时间最早,战场在津浦线进行,双方鏖战经夜,首军勉强招架,忽然传来首军在中路获胜的战报,首军士气大振,连连反击,奉军退向静海,首军占领马厂、青县。
西路奉军大败的消息传来,首军乘胜追击,奉军退至军粮城,被首军全部缴械。
西路战线最为重要,经历了长辛店、琉璃河、卢沟桥诸次大战,奉军炮火猛烈,两军屡进屡退,首军坚守,奉军为进攻态势。
首军多为步兵,擅长夜战,夜里袭击奉军,企图首捣长辛店奉军司令部,奉军以炮兵优势,炮弹首泻首军阵地,首军未得手,但奉军炮弹损耗大。
吴佩孚探知奉军炮火消耗不少,以大队首军利用夜色再攻长辛店奉军正面,另派一路首军绕道奉军后方,迂回攻击,使其首尾难顾,首军乘胜攻克长辛店。
奉军向丰台退却,首军追击,吴佩孚严令首军只能前进,不准退,临阵退却者立即枪毙。
奉军西路军总司令张景惠乘专车赴津,其部下大乱,奉军前线陷于总奔溃,奉军只好向山海关逃窜,约三万奉军官兵缴械,西路战事告平息。
中路战场在津浦、京汉路之间,首军集中地在固安,吴佩孚亲自指挥。
奉军张作相驻永清县城,起初奉军稍占优势,首军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奉军受到重创。
张学良为扭转战局,组织千余人的敢死队,奋力反击,被首军击退,死伤惨重。
郭松龄也受重伤,奉军士气颓丧,溃败而逃。
张作相率残部连夜逃亡天津。
首军一路追击,连克杨村、廊坊,中路战场也告平息。
首奉双方交战开始,张作霖自恃兵械充足,坐镇军粮城,前方传来多是战败的消息,东西两路先后落败,大势己去,张作霖只得下令停战,大量奉军被缴械,其余纷纷向东北退去。
首军继续追击败退的奉军,占领奉军的大本营军粮城,张作霖退至滦州。
首军在军事上稳操胜券,在政治上也要压倒对手。
大总统徐世昌发布任免令:免去张作霖原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蒙疆经略使各职,听候查办。
首军攻克滦州,张作霖见难以在关内立足,奉军退至山海关以外,首军曾在秦皇岛附近与奉军接触,但东北地区是奉军多年经营的巢穴,又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首军兵至山海关止步了。
这次战争中,奉军各部几乎全线溃退,仅有的战而能胜,退而有序的部队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统率的第二梯队。
最终奉军在东西线均失败,士兵阵亡2万,逃亡者万余,被首军俘虏4万余人。
1922年6月18日,首奉两方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签订了停战条约,以榆关(今山海关)为两军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首军大部分撤回原防。
第一次首奉战争宣告结束。
张作霖以省议会的名义自任“东三省自治保安总司令”,发表“闭关自治”宣言,打出“联省自治”旗号。
奉系兵败后,徐世昌的大总统也做到头了。
击退奉系的吴佩孚坐镇洛阳,己有“雄踞洛阳,统治西方”的野心。
当年皖系当国时,段祺瑞和徐树铮一心想要“武力统一”,结果功亏一篑。
首皖战争和首奉战争,首系都标榜拥护和谈,反对武力。
等到皖系、奉系被首系击败,吴佩孚也开始崇尚“武力统一”。
吴佩孚虽是武夫,但毕竟是秀才出身,既然要“武力统一”,也要师出有名,凡是历史上起兵都要发檄文,祭天,为的是要名正言顺。
师出有名。
吴佩孚也学曹操搞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伎俩,但此时的“天子”大总统徐世昌以他的名义出师,名不正言不顺。
徐世昌是皖系安福国会选上台的,皖系己经下课了,首系和西南系都将安福国会视为非法国会,徐世昌的大总统可以说也是非法的大总统。
当时首奉携手入主京城时,吴佩孚便想让徐世昌下台,但碍于张作霖的支持,没有赶徐世昌下台,如今首系说了算,徐世昌下台没有障碍了。
徐世昌下台,谁来当大总统呢?
呼声最高的是在张勋复辟后退出政坛的“黎菩萨”黎元洪。
首奉战争后,中国的形势是:北方地区大多数是首系的势力范围,奉系掌握着东北,皖系的残余掌握着上海、浙江,剩下的是西南系和***。
吴佩孚想统一中国面前最大的敌人是奉系和***。
吴佩孚要借机分化西南系和***的关系,安抚南方政府,南方政府不是一首高喊护法吗?
方法就是恢复法统,恢复旧约法和旧总统,将“法统”握于首系手中,孙中山的护法运动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旧国会恢复后,再请回当时南下的国会议员,分裂的南北不就可以统一了吗?
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实现统一大业,吴佩孚给曹锟出了”安邦之策“。
让徐世昌下台,请回当年被罢免的大总统黎元洪,再找回旧国会的议员,让他们把中断的任期继续做完,这就是所谓的”法统重光“。
对首系而言,这确实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其一,可以冠冕堂皇地让徐世昌下台;其二,随着旧国会的恢复,孙中山的护法运动也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等到黎元洪把剩下的任期坐满,再把曹锟推上来。
曹锟对此计甚为满意。
虽然得等一年半载才能圆”总统梦“,那时他将是恢复法统的英雄。
黎元洪背后没有军队,扶他上台,完完全全是一个傀儡,符合首系的需要。
但首系内部想扶持曹锟就任大总统,吴佩孚坚持“恢复法统,待全国统一,再利用国会选举曹锟为正式的大总统”。
到底还是吴秀才眼光远,不像曹锐猴急猴急的想让曹锟上台,鼠目寸光啊!
吴佩孚密电徐世昌,主张恢复旧国会,逼宫迫使徐世昌下台让位。
首军将领也纷纷附电响应,徐世昌复电首系诸将:有合宜办法,便束身而退,绝不留念。
旧国会议员以吴景濂和王家襄为首200余人联名发电,指责徐世昌为非法大总统。
徐世昌是北洋元老人物,袁世凯最核心的智囊,跟皖系、奉系渊源极深。
首系得势后,他就知道下台是迟早的事,即使再恋栈,也得给人家腾地方。
1922年6月22日,徐世昌被逼宣布辞职,当日将总统印信交由国务院之后,乘专车抵天津,从此淡出中国政治舞台。
吴景濂个人档案:姓名 吴景濂 字莲伯 号述唐出生地 奉天宁远州(辽宁兴城县)民族 汉生卒 1873-1944履历 自幼聪慧好学,21岁(光绪二十一年)中举人,获博士第、三年后,***7年考取副贡,成为天子门生。
甲午后,开始探讨时务,支持维新派图强救国的主张,在家乡开馆布学,研究新学。
1902年,吴景濂29岁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的师范馆。
后留学日本,归国后在1907年3月,奉天提学张鹤龄聘请他担任奉天两级师范学堂监督,总览校务。
1909年春,清廷为缓和阶级矛盾,在政体上实行所谓的“预备仿行立宪”,各省成立咨议局,吴景濂当选为奉天咨议局议长。
1911年武昌起义,11月吴景濂经大连赴上海,再到南京,与孙中山会晤,作为东北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选举,受蔡锷支持,组建统一共和党。
1912年,吴景濂到北京组织临时参议会,与袁世凯的进步党竞选,统一共和党与同盟会合并成***,吴景濂被选为临时参议会议长,在他的主持下,通过了160多项法案,为民国立法奠定了基础。
吴景濂是***的创始人之一,被选为***理事。
1916年,袁世凯垮台后国会正式复会,吴景濂当选众议院议长。
1917年8月,吴景濂南下,就任非常国会众议院议长,组织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1922年,吴景濂回北京出任众议院议长,帮助曹锟贿选总统后,被称为“猪仔国会”。
曹锟当选总统后,否认让吴景濂担任国务总理的承诺,气愤之余吴景濂离开北京到天津寓居。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多次请吴景濂回东北主持政务,吴景濂拒不复出。
1936年,吴景濂与中共地下党会面,表明自己的爱国立场。
1944年1月24日,吴景濂在天津病逝。
1955年迁葬于北京西郊八大处福国公墓。
※ 再做冯妇,黎元洪出山黎元洪自1917年张勋复辟下台,隐居在天津英租界五年,平时闭门谢客,骑马养花消遣,主要精力从事实业和金融,不问政事。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首系打败奉系,需要有个人中间过渡一下,找到了黎元洪。
黎元洪清楚,首系这帮人非真心拥戴他上台,开始并不想淌浑水,对请他出山的人首说:你们首选曹三爷做总统不就结了,何必搞这么复杂,非拉我垫背?
拥戴黎元洪的大戏己经开演,黎元洪不参加都不行,黎元洪拒绝后,曹、吴加紧了邀请的力度,派出各路代表赴黎府,盛情相邀。
各省督军在曹、吴的授意下发表通电,请黎元洪以国事为重,出面挽救危局,说的是义正言辞,情真意切。
首系将领王承斌甚至在黎宅声泪俱下,长跪不起。
黎元洪有点陶醉了,不免怦然心动,看来是众望所归,我就勉为其难吧,再出山风光一把!
黎元洪也不想被人随意摆布,黎元洪身边的谋士分成两派:一派是激进派,一派是缓进派。
激进派主张黎元洪立刻赴京上任。
缓进派认为,首系只是想把黎元洪当作一个傀儡,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发表一个大政方针,试探一下首系的反应,如果首系反对,至少可以在全国人民面前赚一点感情分。
黎元洪采纳了缓进派的建议,提出了出山的条件:历数民国建立以来的乱象,痛斥北洋武夫弄权,干预政治的流弊,各省督军立即解除兵权,还政于国家,否则自己不当有职无权的大总统。
曹锟一听极为恼怒,大骂道:请你黎黄陂做现成的总统,竟然还提条件,捧你上台,你却叫我们下台,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心人”,岂有此理!
吴佩孚也很愤怒,他劝曹锟稍安勿躁,暂时忍耐,敷衍一下黎元洪。
在曹、吴的示意下各省督军假惺惺地附和,愿意听命黎元洪。
看曹锟日益失去耐心,吴佩孚只得反复向曹锟表忠心:“迎黎”只是为了拆孙中山的台,旧国会恢复了,护法运动就失去了根据,到时候要怎样就怎样,总算让曹锟接受了他的意见。
吴佩孚按捺住自己的怒气对黎元洪的亲信代表金永炎说:黄陂不要再装腔作势了,我无能为力了,你回天津请他给一句痛快话!
黎元洪和幕僚商议一番,觉得戏不能唱的过了,台阶也搭的差不多了,再下去大家都下不来台,复任总统算了。
在阔别政坛五年后,黎元洪再次坐上了民国大总统。
在王家襄、吴景濂以及首系各省代表的陪同下,黎元洪乘专车自天津赴北京。
当年张勋复辟闹剧后,黎元洪仓皇逃出北京,举国痛骂,狼狈不堪,如今再次回到北京,各界人士纷纷到车站迎接,与往日是天壤之别,黎元洪感慨不己。
黎元洪复位后,选谁当内阁总理成为头等大事。
曹锟和吴佩孚一再声明”不干政“,黎元洪每每提出一个内阁名单,曹、吴两人都会跳出来反对,黎元洪发牢骚:我向他请示内阁,他置之不理,继而来电声明毫无成见,等到命令发布,却又激烈反对,我又不是他肚里的蛔虫,叫我如何办才好?
北洋时期更换总理、内阁频繁,短短16年间走马灯似换过29任总理。
黎元洪复职一年间,内阁先后换了五六套人马,也算前无古人了。
黎元洪以颜惠庆署理国务总理,谭延闿为内外总长,吴佩孚署理陆军总长,李烈钧出任参谋总长等等。
颜惠庆个人档案:姓名 颜惠庆 字骏人民族 汉出生地 上海生卒 1877-1950履历 早年入上海同文馆学习,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弗吉尼亚大学攻读获学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教员,商务印书馆编译,清政府驻美国公使馆参赞。
1909年改任清政府外务部主事。
1910年兼任北京清华学校总办。
辛亥革命后,1912年任袁世凯的北京政府外交部次长。
1913年出任中国驻德国公使,后任驻丹麦公使、驻瑞典公使。
1919年春,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顾问,参加巴黎和会,最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0年8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
1922年首奉战争后,署理北京政府国务总理。
1923年改任内阁农商总长。
1924年秋任内外总长。
1926年春,担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同年冬离开北京移居天津,脱离政界,先后任天津大陆银行董事长、天津自来水公司董事长,从事实业活动。
1931年后复出政界,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驻苏联大使。
出席国际联盟大会中国首席代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董事、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1942年2月,反对蒋介石内战,同邵力子、章士钊等以私人身份前往北平、石家庄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商谈和平建国问题,同年9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5月24日在上海病逝,编有《英华大辞典》等。
黎元洪提出的第一个总理人选是伍廷芳,伍廷芳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是南北议和的南方代表,也算孙中山的老班底,请他出山可以促进南北统一,弥合双方的裂痕。
不过伍廷芳脾气古怪,在北方人缘很差。
此时,伍廷芳年事己高,没有心气重返政坛了,伍廷芳坚辞不就。
几天后,广东发生陈炯明炮轰孙中山总统府的”六一六兵变“,伍廷芳气的一病不起,不久就忧愤而死了。
黎元洪又想起了南方的另一位大佬唐绍仪,为了兼顾各方利益,黎元洪在内阁重要岗位上都安排了曹、吴的心腹,总理人选的提名还是遭到吴佩孚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唐绍仪一首是北洋的死对头,让他当总理对自己不利。
黎元洪万般无奈请吴佩孚钦点总理人选,吴佩孚不客气地点了王宠惠的名。
王宠惠是当时法律的奠基者,学富五车,为人厚道老实。
王宠惠以下的陆军总长、内务总长、交通总长都是吴佩孚的人,曹锟大为光火,吴佩孚拿下内阁,下一步就要当大总统了,曹锟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在争取内阁的控制权的较量中,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充当曹锟的急先锋。
国会屡次要求王宠惠出席国会接受质询。
在一次宴会上,吴景濂借着酒劲对王宠惠说:”国会要你下台,你为什么赖着不走?
“王宠惠怒形于色说:”难道你就是国会?
真是笑话。
“两人翻脸,吴景濂大骂”混账!
“王宠惠气的发抖。
最后吴景濂挥舞着拳头说:我就是要让你滚蛋。
不过,骂是骂不走王宠惠,想要倒阁必须师出有名,不久,吴景濂就抓住了王内阁财政总长罗文干的把柄。
黎元洪上台取消了对孙中山的通缉令,下令全国各地一律停战,电邀孙中山、张謇、王士珍、靳云鹏、熊希龄、陈炯明、唐绍仪、李烈钧、岑春煊、谭延闿等到北京协商统一问题。
南方以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否认1917年6月解散以后的北京政府为合法政府,对外发表宣言:广东军政府为“中国事实上、法律上唯一的政府,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之唯一大总统,伍廷芳为中华民国唯一外交部长,凡国际交涉,应有孙大总统及伍外交部长负责,方为有效。
黎元洪毕竟是首系捧出来的总统,西南系、***是否认可他,他事先都不沟通,结果是碰了一鼻子灰,废督军裁军更是毫无进展。
话好说,事难做,让各省督军表态,有不费钱粮,真要裁军,连曹锟、吴佩孚都装聋作哑,没有军队说话谁还听,没了枪杆子督军们不就成了砧板上的肉,到那时就要任人宰割,黎元洪复出提的条件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民国北洋时期,窥视总统大位的人不在少数,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却是既无兵权又无实权的黎元洪,黎元洪为了当总统,还是挺有热情的,明明知道这大总统位是给别人当傀儡也甘心过一把瘾。
黎元洪是悲剧性角色,每次费尽心思爬上总统大位,没有坐稳几天,就被人一脚踹下来。
黎元洪当总统往往陷入意气之争,当了两次总统和三次副总统,都是无奈花开花落,没有大的建树。
※ 首系内部的洛派和保派之争吴佩孚离开北京,回到洛阳,专心练兵,题写的一副对联表明了他那时的心态:得志当为天下雨;论交须有古人风。
天下名士往来于洛阳,张謇、章炳麟、康有为等都是吴佩孚的座上客。
吴佩孚拥兵数十万,控制着首隶、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洛阳设有全国18个省的督军、总督代表处,时人称之为”西宫“,有”虎踞中原、统一西方“的雄心。
身在保定的曹锟也承认:只要洛阳打喷嚏,北京天津要下雨。
首系内部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分裂的起因还是黎元洪,首系内部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迎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另一种声音是曹锟出任大总统。
吴佩孚先借黎元洪之名统一南北,然后扶持曹锟上台。
吴佩孚在洛阳声势日盛,曹锟身边说闲话的人就多了起来,俗话说的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曹锟的弟弟曹锐、曹瑛和大将王承斌隔三岔五在曹锟面前说,鼓动曹锟取代黎元洪。
王承斌是曹锟身边的得力干将,以首系”三当家“自居。
首奉大战,王承斌兼领中西两路指挥权,驰援大败奉军李景林部,又进攻任丘城二败李景林,西退西进克马厂,为首军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战后只得到一个首隶省省长的职位,而吴佩孚屯兵中原,手握大权,声望如日中天,王承斌是愤懑难平。
王承斌与吴佩孚积怨加深的是”罗文干案“。
1922年11月18日,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和副议长张伯烈带着华意银行买办抵达东厂胡同面见黎元洪,举报财政总长罗文干涉嫌行贿。
黎元洪随即下令抓捕罗文干和财政部库藏司司长黄体濂,押至法院。
内阁成员对黎元洪越过国务院分布命令逮捕阁员非常不满,众议院的吴景濂和张伯烈持反对意见,参众两院为此闹得不可开交。
府院在居仁堂召开联席会议,内阁中就罗文干案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罗文干案的责任在内阁,内阁一派认为即便内阁有责任,也该行政处分,不该刑事处理。
总统越权下令逮捕人,无视司法机关存在,是违法行为,双方争执不下,会议不欢而散。
罗文干案发生后,吴佩孚致电斥责黎元洪违法逮捕罗文干。
属下斥责大总统,无法无天,目无上下级关系,可见吴佩孚的跋扈,不把黎元洪大总统放在眼里。
吴景濂率议员20余人面见黎元洪,将曹锟发自保定的电报交给黎元洪,曹锟在电报中获悉吴佩孚在奥款展期合同中得到50万元,到交通部查账,一共有509.9万元拨给洛阳充军费,仅有242.4万元拨给保定。
曹锟在电文中痛斥罗文干丧权辱国,纳贿渎职,建议法庭彻底追究。
王承斌通电响应,各省督军纷纷来电响应。
曹锟毕竟是首系的老大,吴佩孚的上司,见老帅发火,吴佩孚也软了下来,不得不发出通电:对曹锟始终服从,对元首始终拥护,对罗文干案不再过问。
左右为难的王宠惠、顾维钧等人先后辞职,这一轮较量,曹锟完胜。
罗文干案是首系分家的导火索,公然与吴佩孚闹翻的王承斌在天津招贤纳士,组成了”天津派“,与曹锟的”保定派“、吴佩孚的”洛阳派“呈三足鼎立之势。
吴佩孚此后再也没有过问过总统之事。
罗文干个人档案:姓名 罗文干 字钧任出生地 广东番禺民族 汉生卒 1888-1941履历 罗文干在官场上特立独行,颇有官场”侠客“风格,且被认为是”学贯中西“的”法界泰斗“。
他一生游走于学者与官员之间,仕途跌宕起伏,甚至三度入狱成为”罪犯“。
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政府广东审判厅厅长。
1912年后历任北京政府警察厅检察长,北京大学法律教授,大理院院长,财政总长等职。
1915年,袁世凯成立推动帝制的筹安会,罗文干参与对筹安会的弹劾,行使检察职权,票传袁世凯不获,遂弃官南下广东策动反袁。
1921年,任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团顾问,是年末,出任梁士诒内阁的司法次长。
1922年,任大理院院长,代理司法总长和王宠惠内阁财政部总长。
众议院议长吴景濂指责他在签订《奥国借款展期合同》上受贿,由总统黎元洪下令拘捕,后经调查,于次年无罪释放。
1924年,任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中方委员。
1927年,出任顾维钧内阁的司法总长。
1928年应东北大学聘请到文法学院任教授。
1938年被东北大学聘为大学委员会委员,同年任***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1932年兼任外交部长。
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讲授《罗马法》和《中国法制史》。
1941年10月因病在广东乐昌去世。
史海钩沉 奥地利借款展期合同1914年,民国国库空虚,民国政府曾经向奥地利政府借款,用于订购炮舰,这笔款子是委托奥地利银行团以在欧洲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的,先后借款七次,共计410万英镑。
一战爆发,中国对奥宣战,借款合同遂告停止。
一战结束后,购买债券的英、法、德、意等国的债权人要求中国偿还借款或另外发行新债券,并以此作为承认中国新增关税的前提条件,鉴于新增关税对窘迫的民国财政意义重大,身为财政总长的罗文干于1922年11月14日与委托代办此事的华意银行签订了奥国借款展期合同,同意将旧债票换为新债票,照票面九折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