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救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是一群橙色的身影。

元玉一眼就瞧出来,是消防官兵在转移一楼二楼的邻居们。

默默把辣椒水收起来,使劲往楼道口划。

还没到楼道口,被旁边一个队长模样的人看到了,他上下打量着元玉的游泳池,雨小了些,但是上面还是积了些水,“小姑娘,东西哪儿来的。”

元玉想了想,低头小声说了,“安山路那边有个大仓库,仓库的门坏了,里面有很多东西。”

队长抽着根烟,吐出一圈圈雾,点点头,“女孩子一个人住小心点,我姓陈。

明天街道会开始发物资,拿上身份证来这儿领。”

“好的,谢谢陈队长。”

旁边邻居看到元玉疲惫地拖着一堆东西,“姑娘,哪儿买的呀?”

“小姑娘,卖我点好不好。”

旁边的消防员见状,帮忙护着元玉往安全通道走,“走走走,安大的图书馆那边不缺物资,不至于盯着人家小姑娘的三瓜两枣。”

等到元玉回到小公寓,己经是凌晨五点了。

换了身干爽的衣服,终于可以清点物资了。

在仓库的时候,空间己经放满了,就连电动车上,也满是东西。

但是当回到公寓,空间大了些,旁边多出来了宽五十公分,长一米的空白地界。

做好事可以拓宽空间?

别看少呀,蚊子再小也是肉,多点地方,活命的机会也能大点。

为了防止有什么突发意外,加之,白天也睡够了,元玉开始干活。

先拿出一摞的箱子,开始拆包装,把大袋装小袋的给拆开来,如此,空出了大约1/5的位置。

将从仓库收过来的一个架子放出来,稍微改装一下,正好可以把小电驴放在下面。

上面继续可以堆箱子,独自快乐地欣赏了一下自己的手艺。

锁好房门,元玉美美入睡。

虽然还在下雨,但雨势比之前己经小了些,可以透出天光。

***的,应该没人干坏事。

接着是下午时分,被喇叭声吵醒,“请居民带好身份证下楼领物资。”

“请居民带好身份证下楼领物资。”

元玉迷瞪着双眼,摇摇头,往楼下走去。

水己经淹没到二楼,楼道窗户被打破,三个军人站在窗户旁边,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他们橙色的冲锋舟。

一人带枪,一人拿着机器在刷身份证,还有一人在发放物资。

大家在排队领物资,井然有序,就是有些喧闹。

拿到手的是一个塑料袋,里面是几包自热米饭和水。

“每个人只能领自己的,小朋友要带下来,如果老人不能下楼,请报房门号,等结束后我们会上门核实发放。”

元玉拎着东西往安全通道走,后面传来一个解释的男声。

接下来的一周,每隔三天,都会有人发放物资,但雨势不停,从之前的二楼,己经淹没到五楼了。

楼层共有十六层,元玉住在十楼。

水电还没来,家里的马桶下水管道己经不可以使用,并且开始泛水了。

虽然信号不好,但是还是可以收发短信。

兴县还好,虽然下雨,但是不算大,受灾比较轻。

这天,楼下开始发放新鲜的蔬菜,一问,“其他市支援过来的。”

“有没有兴县?”

“兴县?”

“T市的。”

“有的,还看到你们的横幅呢。”

从兵哥哥那边打听到,轮船都在港口那边卸菜,他们可以帮忙带一程。

元玉赶紧回公寓把东西收拾好,衣物,棉被,还有些锅碗瓢盆,通通塞进空间。

背着书包,书包装着前些天发的自热饭盒。

等着他们分发完食物,元玉也跟着跳上冲锋舟,往大船的方向驶过去。

船上还有不少穿着普通衣物的人,有听说下面的市来支援,想着蹭船回老家的,但绝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带着行李,要去避难地的。

轮船渐渐往城外驶过,有些大楼己经淹了一半,有些屋子就剩个顶儿。

等到了城外,远远看见山峰,那些拖家带口的先下船乘冲锋舟,而后就是他们这些要回老家的。

不少轮船聚集此处,轮船侧面拉着红色横幅——某某县某某镇支援安市救援物资。

元玉找到了兴县的船,一眼就可以看到,船上还在卸菜,上船给船老大递了包烟(在仓库顺手摸的),“师傅,我兴县的,可以捎我一程吗?”

船老大一身黑色的汗衫,也不推脱,接过烟,当面就开始抽起来。

上下打量了元玉几眼,“小姑娘这是要回家?”

随着烟味喷涌过来的是作呕的口臭,元玉屏住呼吸,点点头。

“五百块。”

元玉也不废话,从包里掏出西包软中华,“叔,没钱了,就剩几包烟,您看成不?”

大叔笑口颜开,露出一口蚀了的黑牙,喊了声,“老婆,来客了~”接着从船舱里面,走出来一个涂着口红的女人。

女人穿着一身家常的衣服,白色短袖,配着天蓝色裤子,撑着一把伞慢悠悠的。

船老大把女人拉到一边,说了一番,又把手中的五包香烟递给她。

那女人看着元玉,嘴角上扬,“姑娘啊,来,到客厅坐坐。”

说着,领着人进了船舱。

船舱不大,跟一般人家的客厅无异,铺着陶瓷板砖。

元玉跟着女人,把雨衣脱掉,随她坐在餐桌旁的木头椅子上。

透过玻璃窗望向外面倾盆的大雨。

还没坐定,门外又是一声“老婆。”

女人无奈只能站起来,给元玉指了下厕所的位置,“厕所在那边”,继而往门外走去。

不一会儿,又陆续领回来几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的。

“家里淹了,老家兴县还有套房,只能回去。”

一个老奶奶不停地跟旁边的妇女抱怨着。

“你们家呢?”

“一样的。”

而后两人走到一边说着小话,听不清声音。

安市距离兴县两百多公里。

往常开车两个小时就能到,现在开船怕是要十来个小时。

夜晚降临,船老大终于卸完了货,进来对着一客厅的人说,“等等咱就开船,明天早上就能到兴县。”

元玉抱着书包,蜷缩在角落。

客厅里己经有二十来人了,她的位置让给了一位老奶奶。

很遗憾,空间似乎没有扩大的痕迹。

估计善事做的太小,扩的也小。

元玉心里安慰着自己,寻思着等回家再量量尺寸。

可却没料到,回家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

半夜,白天絮叨的老奶奶突然叫起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